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宗加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瞄准产业“四地”建设,积极探索形成以国道经济为轴的“321”产业发展“金字塔”,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握指成拳”,这座牧区小镇,正用枸杞红和草原绿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……
红果子结出“黄金链”

春光不负,农时不误。当前正值枸杞春管的关键时期,宗加镇农业村枸杞修剪工作也全面铺开,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种植户忙碌的身影,他们手起剪落、动作娴熟,为一棵棵枸杞树卸下冬日沉重的旧装,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农业村党支部书记李显业介绍说:“初春是枸杞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,春季休眠期修剪与枸杞树形的培养、枸杞的产量都息息相关。”从枸杞剪枝、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、采摘晾晒,每一步都关乎枸杞的产量和品质。
“以前我们一味地追求枸杞的产量,但外来的收购商一直压价,农户们辛辛苦苦一年,到头来收益不高。近两年大家更加注重枸杞的品质,倡导有机种植,产业园建成后销路不愁了,大家也更有信心了。”种植户刘海萍说。
为推动枸杞产业提质增效,宗加镇积极搭建集生产、加工、物流、科研、种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兰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,带动农户加入有机枸杞种植队伍,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、管理体系、经营体系链条,让枸杞种植的产业链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“黄金链”。
草原上建成“聚宝棚”

冬雪还未消融,静谧的草原上只有几缕炊烟与霞光相伴,草原上的所有生命都在期待着春天的到来。
走进铁奎村牧民赛日格楞的家中,大家正有条不紊地在羊棚中忙碌,为即将到来的“新生命”做着准备,不远处的草棚中草料垛堆得满满的,让赛日格楞心里有了十足的“安全感”。半个小时后,一只洁白的小羊羔开启了它在草原上的生活,赛日格楞高兴地说:“这是今年接生的第58只羊羔,自从万只藏羊项目的草棚和畜棚建成后,我们终于不用担心小羊羔会被冻死,也不用为饲草料不够而发愁了,政府的好项目为我们牧民解决了一件大事!这样的日子比酥油茶还香!”
据了解,2024年宗加镇组织实施万只藏羊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,投资935万元改造提升畜棚154座、新建草棚207座,全镇防灾保畜能力显著提升,项目的建成带动306户牧民群众户均增收1.4万元,一座座整齐的棚舍真正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“聚宝棚”。
国道上腾飞“致富龙”
在109国道旁,一排排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小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一辆辆货车接踵而至,艾斯力金村国道经济服务区内车水马龙、热闹非凡。
2018年,艾斯力金村整村易地搬迁到了109国道旁。近年来,该村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,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,加装新能源车充电桩、加水机等配套设施,着力构建以餐饮、停车住宿、车辆维修及民族特色工艺品为增收“法宝”的产业结构,催生出的“国道经济”让昔日的纯牧业村摇身一变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乡村振兴试点村”。
艾斯力金村第一书记肖进军分享道:“自从有了‘国道经济’,我们村实现了从单一牧业到一三产业融合的顺利转型。在‘国道经济’的带动下,村民们通过承包服务区物业等方式创收,村集体经济收入越来越好,村民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,以后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带动周边村的农牧民群众共同增收致富。”